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:辨别、防范性侵犯
在某上海本地论坛上,一位妈妈的求助贴引发了一场有趣的热议。这位妈妈的女儿大班,她发帖求助称:班上男孩子每天省一块饼干给我女儿。↓↓↓
网友们的讨论也很有趣,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观点:
1、坚决不赞同
我是觉得要不要让女儿知道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,以后社会坏人多,小孩不能分辨的。
2、积极支持
青梅竹马的节奏,蛮好呀。
也有妈妈从正面的角度来看,男孩子每天给你一块饼干,表明你女儿有人缘,是好事。
3、无须过多关注
现在的家长真的太空了,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的。真正的父爱母爱,就是得体地退出,孩子有了需要,回来求助的。
要处理什么?这不是挺好吗?多纯洁的友谊,成人非要想复杂了。
4、冷静分析
有两种可能:1、这个男孩不喜欢吃饼干。 2、这个男孩喜欢吃饼干但更喜欢你女儿。
妈咪Jane这样说:
幼年孩子交往要放平常心
在幼儿园这个年龄段,男孩女孩一起玩,互表关注是很平常的孩子间的友谊,可能该女孩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,与男孩投缘,于是他用送饼干这一行为表现对其的欣赏。其实,这是人之初最纯美的友情,父母不必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,错把关系复杂化。
人际交往的界限要明确
这位妈妈担忧的点不应该在同班男生身上,而是应该教导孩子,陌生人的东西不要去乱吃,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,学会拒绝陌生人的糖果、礼物、拥抱等等。不明晰的界限会影响教育正确理念,如果在教育上没能对界限明确,让孩子或许会将家长的理念错误理解为:“男孩子的东西我不能乱吃,但是女孩子送我的东西应该能拿”这种错误观念。
分享 也讲求方法
帖子那位女孩的妈妈,可以跟女儿说,“那我们明天也带份小礼物,送给那个男孩子。”以“礼尚往来”的方式,回应同学的好意。但如果这种分享已经对女儿造成困扰,那就告诉女儿,可以跟对方说一声抱歉,明确拒绝这份分享。
在美国,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,老师会建议这位孩子能够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,给每一个同学都送上小饼干,以此让孩子感受分享的氛围。
幼儿园万圣节走秀:西方漫画PK东方武侠风
TIPS:
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同时,家长也需了解:
宝宝在2岁左右会进入物权敏感期,即我的东西不能给任何人碰,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是孩子自私,其实孩子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,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,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,我们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。这不是孩子不愿分享的体现,这个时候请尊重孩子的不分享。
孩子礼物的筛选要慎重
在美国,学校对于孩子分享礼物有这两条明令规定:
1.不允许孩子随意分享食物;
2.不希望孩子只分享给个别孩子,最好能与所有同学一起分享。
TIPS:
不同年龄段在食品方面是有严格把控的。父母或者孩子在筛选礼物的时候要慎重,不要因为一些常见错误,将一件本来很美好的事情变成悲剧。
1岁以内这三类零食不能吃:花生和其他坚果类制品、大豆制品、蛋糕
1~3岁这5类零食应远离: 洋快餐、油炸薯片、巧克力、口香糖和泡泡堂、奶片
易致敏食物要避免:有些孩子可能会对花生、芒果等食物敏感,诱发哮喘或严重过敏反应,所以分享食物应避免过敏的发生。
易引发窒息的食物要避免:硬糖、果冻有引发窒息的风险,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,请不要随意分享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
原创文章来源:父母堂。如需转载,请发送私信。
妈咪Jane黄静洁
中西合璧育儿专家,“父母堂”创办人。
著有《父母的格局——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》、《好孕来了》、《宝宝来了》。
+关注
免责声明: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,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给站长发送邮件,并提供相关证明(版权证明、身份证正反面、侵权链接),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。
监控拍下幼儿园午休时一幕,老师将其发给家长,父母苦笑不得